欢迎进入访问本站!香港跨境车 / 港珠澳大桥租车 / 澳门跨境车 / 香港直通巴士预订,蔡生13662585202
首页 >> 港澳旅游 >> 香港旅游攻略之旧城中环的时空旅人

香港旅游攻略之旧城中环的时空旅人

港澳旅游 2022-02-251428智诚粤港

走进“旧城中环”,穿梭百年时空。这里是香港殖民地时代的开端,也是当时华人聚居地,一页页老香港的故事,从此翻开。踏上一些最早建成的街道,参观中西、新旧交融的建筑,见证香港在成为国际大都会之前,医学、宗教、司法、革命思潮的酝酿发展,沉浸于昔日的本地情怀中。

现代香港史序幕

水坑口街

这条街道看起来平平无奇,对香港却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1841年1月25日,英国海军登陆水坑口街附近的“占领角”(Possession Point,今荷李活道公园所在地。而水坑口街的英文名字Possession Street,也反映了“占领”的历史),并在第二天举行了升旗礼,正式开启了香港长达150多年的殖民地历史。时至今日,原本沿海延伸的水坑口街经填海后焕然一新,新潮的餐厅、小店林立,还有多间屹立不倒的老店,保留了老香港的独特韵味。

水坑口街

砵典乍街

想亲身感受香港开埠初期本地居民的生活点滴,不妨踏足砵典乍街和阁麟街一带。在砵典乍街上行走,你一定会留意到脚下一块凹、一块凸的石板楼梯。铺满整条路的石块看似混乱无序,其实内有玄机:砵典乍街建于19世纪,连接荷李活道及干诺道中,其中部分路段格外陡峭。凹凸起伏的路面,既可以让每天来往的路人和抬着轿子做生意的轿夫更轻松地上下山,又能让雨水顺势而下。正因为这个独特的设计,本地人至今仍然称砵典乍街为“石板街”。

砵典乍街

砵典乍街两旁排列整齐的摊位同样具历史意义:以往这些小店铺只售卖家居用品和提供修补鞋履、锅具、改衣等服务。时至今日,随着消费模式的改变,许多摊位已转为售卖各种节日服饰或手工艺品。

糅合中西的文化地标

香港医学博物馆

香港医学博物馆是以红砖砌成的英国爱德华式建筑,标志着香港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世纪末,香港爆发疫症,促使殖民地政府推动医学发展,造就了香港首座细菌学检验所的诞生。检验所于1906年启用,当时是香港第一所专为公共卫生而兴建的临床化验所,为香港的西方医学发展奠基。于1996年,化验所活化成为世上首座比较中西病理的博物馆,收藏了各种回溯香港医学历史的珍贵展品。游走于树影下的典雅红砖建筑中,深入认识香港医学的历史吧!

香港医学博物馆

孙中山纪念馆

站在孙中山纪念馆前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想必是一根根气魄雄伟的希腊式巨柱和色彩斑斓的玻璃窗。纪念馆楼高四层,外墙属于典雅瑰丽的英国爱德华式风格,里面则记载着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显赫成就。这位革命先驱不但在香港度过中学和大学的青葱岁月,更在这片土地孕育出许多前卫思想,跟香港可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孙中山纪念馆设有两个常设展览,让你欣赏一系列记录着其传奇生涯的珍贵文物,寻觅他在香港各处留下的足迹。


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必列者士街会所

香港的英国殖民地历史背景,酝酿出中西荟萃的建筑特色,从这幢楼高六层的建筑可窥探一二。于1918年落成的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必列者士街会所离香港医学博物馆只有几步之遥,糅合了美国芝加哥建筑风格及中式圆瓦、红砖墙等建筑元素,正是中西融合建筑的绝佳例子。会所在20世纪初曾是华人聚会的主要场所,拥有不少当时最先进的设施,包括全港首个室内游泳池、运动场、餐厅和青年宿舍等,一应俱全。

特色宗教建筑

太平山街

从水坑口街往上走,便会到达香港开埠初期华人聚居的太平山街。约300米长的街道两旁,排列着多间古庙,要数当中最引人注目的,想必就是铁皮下,香烟袅袅的朱红色庙宇 ── 广福义祠了。建于1856年的广福义祠,在往昔岁月曾扮演重要角色,这里既是供街坊供奉先祖的百姓祠堂,亦曾经是患病华人的收容所,也供奉了许多当年远道而来、无依华人的神位。时至今日,太平山街上的庙宇依然香火鼎盛,当中包括依梯而立的观音堂,还有外表平凡却别有洞天的福德宫,每一座都各具特色。


文武庙

绿瓦屋顶的文武庙估计建于1847至1862年间,由文武庙、列圣宫和公所三幢建筑物组成,各有不同用途。文武庙主要供奉文昌及武帝,列圣宫用作供奉诸神列圣,而公所则是当时华人议事及解决纷争的地方。此外,文武庙内还完好地保留了铸于1847年的铜钟和造于1862年的官轿。古庙屋顶的花岗石柱、花岗石门框、木雕匾额和历史悠久的壁画更是巧夺天工,整座建筑物尽显精湛的传统工艺技术。


回教清真礼拜堂

鲜明亮眼的薄荷绿外墙、华美瑰丽的伊斯兰式建筑风格,回教清真礼拜堂让人过目不忘。这座香港最古老的清真礼拜堂伫立于高楼林立的半山区,富阿拉伯色彩的拱窗和大闸在现代建筑的衬托下,显得分外突出。获评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的回教清真礼拜堂建于1840年代,不但是居港伊斯兰教徒朝拜祭祀的神圣之地,同时也是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地标。


天主教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

建于1880年代末期的天主教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形状犹如一个拉丁十字架,中央有一座高耸的尖塔,里外都散发着哥特式建筑的高雅魅力。这幢香港一级历史建筑前身位于威灵顿街,后来不幸被大火吞噬,因此迁到环境清幽的半山区现址。经过一番修葺后,座堂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2003年度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的荣誉奖。座堂每周日举办弥撒,星期一至六开放参观。想进去一睹其风采,记得提前预约。


旧建筑、新演绎

大馆

“大馆”是昔日警务人员和本地民众对前警察总部建筑群的简称。这个建筑群拥有超过170年历史,由16座宏观伟壮观的历史建筑组成,当中前警察总部大楼采用新古典复古设计,而建于1862至1864年间的营房大楼就融合了别树一帜的罗马式拱门,设计亮眼。

2018年,“大馆”改头换面,连同两座全新的建筑物,化身成艺文中心。你可以在艺术气息浓厚的小天地里找到各具风格的艺廊、特色店铺、酒吧和餐厅,也可以参与艺术展览、表演、工作坊、电影放映会和导览团等活动。有兴趣的话,记得预先查看活动时间表。

百子里公园

百子里公园是闹市中难得的绿色角落,同时也是“孙中山史迹径”16个站点之一。1892年3月13日,杨衢云和谢缵泰在公园旁的百子里1号创立辅仁文社,以“开启民智”为宗旨,为革命志士提供了聚会议事的场地,文社后来更与孙中山的兴中会合并。百子里公园采用现代建筑设计,设有历史展览回廊及革命历史探知园,以互动形式介绍文社的革命事迹,让游人认识这段历史。

香港新闻博览馆

香港新闻博览馆前身是必列啫士街街市,经过活化后,成为了以香港新闻传媒为主题的展览馆及教育中心。来到这幢香港三级历史建筑,你可以欣赏互动展览,参加免费的研讨会、工作坊和导览团,见证本地传媒由报业、电台到电视和数码媒体的发展历程。

中环街市

中环街市是市区建重建局的保育项目,由华懋集团营运,拥有逾80年历史,见证了香港的时代变迁,而位于皇后大道中和德辅道中之间的中环街市大楼,更属于香港三级历史建筑。经过活化后的中环街市大楼占地1万2,000平方米,以“Playground for All”为主题,成为联系邻里的落脚点,提供不同类型的工作坊、餐饮零售及多姿多彩的体验活动。

城市景昔 ── 砵典乍街

在砵典乍街及荷李活道交界,你可以用手机扫描 “城市景昔” 指示牌及下载app,将1930年代大馆、砵典乍街一带的历史场景重现眼前。“城市景昔”利用扩增实境技术,将手机变身为穿越时空的视窗,以360度全景图像呈现香港的今昔面貌,更可以互相对比,并辅以栩栩如生的动画、主要地标的相关资讯,以及自拍和在社交媒体分享的功能。


租车资讯 出行资讯 港澳旅游 港澳美食 港澳租车 香港直通巴士 澳门直通巴士

Copyright © 2018- 深圳市荣欣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3106607号-5  联系方式:13662585202